轻点手机屏幕,就能与心仪商品“邂逅”,这样便捷的购物体验吸引着无数消费者。但当期待变成失望,当信任遭遇欺骗,该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?

微信扫一扫

成功案例 | 朋友圈二手交易遇上 “假包陷阱” ,格德律师助委托人成功退一赔三。

格德律所 5天前
50

轻点手机屏幕,就能与心仪商品“邂逅”,这样便捷的购物体验吸引着无数消费者。但当期待变成失望,当信任遭遇欺骗,该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?


陈欢通过某二手平台认识并添加了一位二手奢侈品卖家李璐的微信,在李璐的朋友圈中,陈欢看中了一款价格为9500元的托特包,于是火速向李璐询问这款包包是否还有现货。在得到李璐肯定的答复后,陈欢按照李璐提供的收款二维码支付了对应款项,并约定好包包需要先经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进行奢侈品真伪鉴定,等商品鉴定通过后再将商品邮寄给陈欢。


原以为李璐在收到款后会很快发货,但一直过了约定时间,她那边也没有任何动静。在陈欢的催促下,李璐像赶着交差那般,将包包直接邮寄给了陈欢,并未按双方约定先邮寄至中检鉴定。陈欢对此感到非常不解,在拒收退货后向李璐询问原因,李璐连连道歉:最近一直忙着处理仓库的事务,所以发货的事情才出现疏漏。


于是,李璐在收到退回的包包后,又重新安排了一次发货,并告知陈欢:此包已经过中检鉴定,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承担责任。听到李璐这么说,陈欢这才稍稍放下心来。



第二次包裹送到后,包包上挂着一枚标有“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”的吊牌,陈欢扫描了吊牌上的二维码,弹出的网站上均显示了对应款式的图片、鉴定委托单位等信息,其检验结论也显示符合品牌工艺特征。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仔细一看,李璐倒吸一口凉气:扫码后的网页并不是真正的中检官方网站,其网址与官方网址的差别在于仅调换了其中两个字母的顺序。陈欢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,她立刻通过中检官方网站防伪查询吊牌编码,结果显示未激活。



为求真相,她又马不停蹄地将包包送到中检深圳奢侈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,鉴定结果显示,该包不符合品牌方已售商品的外观细节特征。换言之,陈欢前前后后苦等了四个月的包竟然是假包。


陈欢在知悉鉴定结果后,多次向李璐质询,但李璐仿佛人间蒸发一般,愣是不回复一个字。愤怒的陈欢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,于是自行整理并准备了起诉材料,可谁知在提交材料的时候,陈欢才发现自己对李璐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。



为了能顺利解决这场纠纷,陈欢委托了格德律师事务所。律师团队在接手此案后,对本案的事实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,并表示我方可主张退一赔三。在完成案件梳理后,律师团队立即协助陈欢重新梳理每一份证据,将零散的材料重新整合,并补充了李璐承诺商品为正品、承诺会对售后承担责任等的关键证据。对于李璐未明确的身份信息,律师团队申请了调查令,成功调取了李璐的身份信息,最终顺利立案。


立案后,律师团队没有丝毫懈怠。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李璐的微信并多次与她沟通,李璐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表示愿意与陈欢沟通退赔的事项。


在协商退赔阶段,律师团队充分站在陈欢的立场,仔细倾听她的诉求,起草了和解协议。面对双方不同意见,律师团队对协议论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调整。最终,在律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李璐同意向陈欢赔偿商品价格三倍的款项及其他损失,即共计30759元的赔偿款



相关资料:本案判决书

分享 0 曝光 1064 浏览 50 互动 0

联系我们

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提交成功,感谢您的参与

支持 反馈 管理

长按下方二维码,加我微信

微信号
复制微信号

打开微信加我好友

广东格德律师事务所

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号